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 郓城情况汇报
| 招商动态 |2016-11-30
郓城自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以来,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打造特色精品城市为重点,创新机制,突破瓶颈,鼓励农民进城就业和返乡创业,初步探索出一条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的发展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一)在实现路径上,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编制了《郓城县新型城镇化规划》及《郓城县人口市民化规划》,进一步明晰了外来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城中村和城边村原有居民、农村地区就地转移人口等“四类人”就地就近市民化的实现路径。二是强化小城镇带动作用。以两个全国重点镇、4个市级重点镇、10个特色小城镇为重点,实行镇园一体、产城同创,引导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先后规划建设了黄安镇木材加工、随官屯镇精细化工、丁里长镇酒类包装、杨庄集镇汽配挂车、黄泥冈镇纺织、李集镇钢球等7个特色产业园,发挥比较优势,因势利导小城镇发展“一乡一业”,壮大特色产业。通过经济板块的整体提升,促使农民转换角色、加快融入二、三产业,实现就地就近市民化。三是强化农村新型社区培育。把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与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压煤村庄搬迁、园区村庄搬迁、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重点培育六合苑、文昌苑、小屯、季垓等35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向社区集中。四是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坚定不移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发展之路,做强做大以设施农业为重点的第一产业;提升改造棉纺织、木材加工、酒类包装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第二产业;以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为突破口,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全力培育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让农民从传统种植业中解放出来,真正融入城镇。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一村一品”专业村达到29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5643家。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40万亩,涉及农户7.6万户,16万农村劳动力实现二、三产业转移就业。
(二)在政策保障机制上,做到“四环相扣”。一是全面放开城镇落户条件,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得来”。畅通户口登记绿色通道,大幅降低城镇落户条件,最大限度使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并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居民批量转化为城镇人口。今年以来3700户购房农民落户城镇,实现了1500户、5200人城中村居民市民化。二是加大城市开发建设力度,让农业转移人口“住得下”。按照“加快改造老城区、完善提升东部城区、全面推进南部新区、带动开发西部商贸区”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区建设开发力度,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特色精品城市。深入开展两城同创,拉开了15平方公里南部新城框架,29条城区道路、130公里管网、11个城市广场、6座桥梁等88项重点工程完工或正在施工,新增绿地130万平方米、新开工城区房地产开发面积147万平方米,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城市验收。新增小城镇开发面积180万平方米,6000多户农民实现就地城镇化。三是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重点,让农业转移人口“留得住”。首先,保障外来务工子女城镇受教育权。新建城区中小学8所,新增教学班502个,城区学校教学班达到1310个,率先在全省基本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有效解决了随迁子女入托难、入学难问题。为郓城一中、实验中学、高级中学招聘硕士以上研究生140名,招聘中小学教师530名,努力让孩子们享受到最好的教育。其次,同等享受医疗、养老服务。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家属纳入医疗救助范围,保证外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与本地儿童同步。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覆盖范围,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为进城落户老年农民工及随迁父母提供完善的养老服务。按照三级医院标准,开工建设了县医院新院区,改扩建县中医院,迁建县妇幼保健院,标准化改造20处乡镇卫生院,新增床位2000张。新建枫叶正红养老社区、潘渡医养院和福乐养老公寓等27处养老院,新增床位6万张。第三,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确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在县域内自由接续转移。将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城镇社会救助系统,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家属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依法保障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经济收益权,鼓励农民“带权进城”、“带权流动”,使其安心放心。四是强化产业支撑、产城融合,让进城农民“有活干”。认真落实促进全民创业20条措施、60强行业龙头企业培植、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科技创新、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镇域经济等7个方面的实施意见,走好提档升级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繁荣发展服务业三条路子,想方设法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规划建设了棉纺织品、木材制品、酒类包装、新型材料、机械制造、搪瓷钢球等6个经济开发区产业园中园,推进项目集中、产业聚集、资源节约。把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总抓手,今年以来签约过亿元项目92个,新开工42个,其中新兴产业项目20个,可吸纳就业1.5万人以上。
二、典型事例
(一)打造投融资郓城模式。作为山东西部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经济欠发达县份,我们紧紧围绕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融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投融资创新的新路子。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精心策划储备大项目好项目,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政策,以金融创新支持城镇化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15年下半年以来,累计融资 72亿元,通过PPP模式撬动社会资本54亿元,为城市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借助126亿元资金投放,我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及农民进城意愿空前高涨。
(二)打造国际合作平台。今年7月1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由李克强总理、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共同见证下,我县与世界未来委员会签署了《关于共同推进东溪湿地建设与城市绿色发展项目合作备忘录》。11月26-27日德国联邦自然保护局与世界未来委员会在郓城召开中欧东溪湿地项目考察交流会,研究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典型气候条件下的湿地保护区域性示范意义,并计划将东溪湿地保护项目列入《世界城市湿地管理指南》,开展国际合作,为我县湿地保护与城市绿色发展提供指导。
(三)做好中等城市、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积极争创山东省10个中等城市培育试点创建工作,并成功入围,水浒小镇列入山东省特色小镇建设名单。按照省中等城市试点要求,到2020年,郓城县城市人口要达到50万人,主要通过增加新城人口容量、拓展城区发展空间、强化产业支撑、积极推进城中村城边村改造、智慧城市及人文城市建设等途径完成试点任务。试点工作将给我县带来用地、投融资、户籍、住房、人才支撑等诸多政策机遇。
三、面临的突出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
从郓城县实际情况看,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核心就是人的城镇化。当前我县尚有较多的城镇外来务工人员没有获得市民身份,无法享有市民待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滞后;城市二元结构问题突出,城中村城边村环境脏乱差,与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城中村城边村居民参保意识不强等矛盾突出,过去依靠“土地红利”推进的城镇化模式难以为继。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三大试点任务,针对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高点定位,精准发力,全力推进以就地就近城镇化为重点的人口市民化。近期,县委、县政府召开了专门会议,研究了加快推进的具体措施,把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的中心任务,今明两年将围绕户籍、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出台更加有力的推进政策措施,从机制上破解人口市民化难题;以我县列入全省10个中等城市培育试点和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在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同时,大力推进4个特色小镇、10个小城镇、40个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和产城融合发展,尽快把郓城打造成为天蓝地绿水清气净、宜居宜业宜游宜憩的特色精品城市。(YLCXS)